1. 主页 > 迪奥克绿植花卉 > 绿植百科 > 园艺

山寨天安门,山寨中国馆

山寨中国馆,今天是5月20日即“520”,城镇规划君何方洪竟然失眠了,没有办法只好打开手机浏览各类新闻。在浏览的过程中无意看到一位网友发的一组照片,照片中的建筑是新疆乌鲁木齐市的标志性建筑“中天广场”大厦,让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想不到的是“中天广场”大厦竟然与美国费城地标自由大厦特别地相似,而自由大厦从建筑外立面看感觉又模仿的是克莱斯勒大厦,因为中天广场大厦就说不清究竟模仿的是其中的哪一个建筑。这不仅让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想起了曾经工作过的湖南省地级怀化市,怀化市政府大楼就是山寨的日本东京市政厅大楼。另外,新疆克拉玛依市油田旁由不锈钢制成的艺术装置“大油泡”,与美国芝加哥最著名的地标—芝加哥千禧公园里雕塑“云门”就十分相似。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城市的建筑“山寨”现象反映了我们一些地方政府和设计师的“文化不自信”,文化不自信的“病灶”之一就是对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一边对他国的标志性建筑大张旗鼓地抄袭、模仿,另一边却对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丧失敬畏之心,不但不注意保护现有的文化遗存,甚至拆旧建新。一些人这样做自以为是多了几分“洋气”,是在“与国际接轨”,实际上体现了文化上的浅薄与无知。因此,今天就来好好研究一下我国城市建筑“山寨”问题,研究如何从西方强势文明的阴影中走出来,如何沉下商品社会带来的浮躁内心,不再一味抄袭模仿国外的现代建筑,不再一味服从“长官意志”、对知名建筑进行盲目仿造,不再打着弘扬传统建筑文化的名义对传统建筑进行粗制滥造的模仿,找回建筑以及城市该有的个性和文化自信。

一、研究“山寨”建筑现象的意义

“山寨”是近年来风行一时的社会热点,一系列的山寨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而建筑作为重要的社会产品之一,也同样被包含在浩瀚的山寨文化大浪之中,套用“山寨”这一网络流行词语,把知名建筑(或局部、典型特征)的复制品称为“山寨”建筑非常之贴切。各种媒体对于“山寨天安门”、“山寨鸟巢”、“山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山寨美国国会大厦”的报道铺天盖地,为什么各种“山寨”建筑会在中华大地上如此兴盛?为什么各地政府不惜重金打造一些经典建筑的复制品,而不着力于新建筑形式的创作?都引发了公众不尽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建筑周期过快、政府部门对建筑形式的铁腕干涉等原因,开发商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等等这些原因都制约了建筑师的建筑方案创作。使得建筑师没有充裕的创作时间以及宽阔的创作空间,只能套用一些现成的图纸成果,导致了各个城市的建筑面貌雷同、城市面貌“千城一面”。更有甚者对经典建筑直接抄袭复制,山寨成风,毫无创新性与个性可言,众多五花八门的“山寨”建筑降低了中国城市的品味,磨掉了城市的个性与特色风格。它更僵化了民众的审美观,扼杀了民族的创造性。

二、“山寨”的文化背景

“山寨”是自2008年以来流行于中国的网红词语,红极一时,至今仍频繁出现在大众的口中,山寨手机、山寨食品、山寨明星、山寨服装、山寨春晚……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充斥着山寨版本,上演着一幕幕的模仿秀,只要跟“山寨”沾边的东西定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山寨”成了一种社会经济发展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对人们的生活乃至思想意识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网络百科对“山寨”一词的注释为:“山寨原指山林中设有防守栅栏的地方,也指有寨子的山村,引伸为绿林好汉在山中的营寨。山寨行为,则指的是个人或团体对知名事物的粗陋模仿与改动而又自成一体。由此得到的事物,亦被冠以山寨二字。这样的事物可能是一种商品、建筑、活动或其它形式,通常表现为小规模性、非权威性,以及伴随非常规性的改动,如引入特殊的材料、方法,或者增加特殊的功能,以此迎合草根的需求。由此衍生的动词“山寨”则是指从事山寨行为,约同于‘模仿’一词。”

这里所提的山寨即此词条中所提“山寨行为”,指那些以低廉的成本模仿主流产品的外观或功能,最终生产出在外观上与模仿对象极其相似的产品。由于严格的成本控制,只能进行形式的有限模仿,它们只解决基本功能,不追求精益求精;它们追求形式上的相似,却不要求形神兼备。对“山寨”的最终定义是指复制抄袭、拙劣的模仿。

虽然“山寨”的提法是近十多年才出现,但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仿制品就已经广泛流通于市场中,“河北白沟皮制品”、“温州日用小商品”等这些以低廉实用著称而崛起的商品形式,实际就是以仿制品与复制品为主要生产对象,是处于雏形期的“山寨大本营”。如今所有被冠上山寨之名的事物或新兴或早己存在的事物与现象,都迅速的以喷井式的速度蔓延开来,范围波及各行各业,大有要与正规品牌分庭抗礼的意昧。

三、山寨建筑简述

山寨现象也悄然侵入了建筑领域。杭州双溪景区乡村运动赛场上农民用竹子按1:20的比例手工编制的山寨“竹鸟巢”,江苏阜宁县的“山寨悉尼歌剧院”,华西村的“山寨美国国会大厦”,均引发了公众的哗然。其实山寨建筑的历史远比山寨一词来得早,“天安门”、“华表”、“金水桥”的山寨版早已有之,只不过后来再套上山寨的提法。

这里所定义的山寨建筑是指对一些知名经典建筑(或局部、典型特征)的模仿与抄袭,忽视建筑与周边地域环境的关系,忽视外部形象与内部空间的联系,抑或忽视原有建筑结构的逻辑,仅仅是对建筑外部形式的单纯模仿。如果说山寨数码产品,山寨汽车这些山寨现象由于这些领域在国内属于新型行业,任何新兴产业都要从模仿开始,再从模范中孕育创新。这些所谓的山寨行为可能对技术及创新的促进有所贡献。但是建筑行业已经存在多年,山寨的创作手法难以对建筑行业做出任何有利的促进。所以山寨建筑注定只是一些没有营养的伪劣建筑,终将被历史所遗弃。

四、建筑创作中“山寨”与借鉴的区别

借鉴在古今中外都是重要的建筑创作手法,在西方以及中国的建筑发展史上,都出现过复古创作思潮,对古代经典作品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借鉴,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然而这些作品被一些人理解为是与当今的山寨现象相类似的创作,于是打着追本溯源的名号,理直气壮的进行着山寨建设,殊不知山寨与借鉴有着本质的区别。

借鉴是指向经典学习,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对古代优秀建筑作品的模仿,并进行提炼与升华。借鉴也是创新的前提,许多建筑大师的优秀建筑作品也都折射出了前人作品的光辉,体现着对待历史的尊重和对待现实的真诚,而这现实与历史的结合更是提升了建筑作品的艺术品味。而山寨是一种拙劣的模仿,把建筑独立于环境、逻辑之外,只是单纯的对建筑外部形式的照搬。使建筑成为没有生命力的纯形式产物,失去了建筑记录时代、联系历史的意义所在。

五、当代中国山寨建筑发展简述

古语有“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中国人最不缺乏的就是模仿能力。“山寨”的建筑手法早在中国受西方现代运动影响之前既以有之,在当代更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山寨”行动进行的如火如荼。

山寨天安门

(一)建国后,文革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建筑界也面临着振兴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为了找回已经失去的东西,兴起了热衷追求民族形式的追求,出现了很多仿宫殿建筑。1949年以来得中国现代建筑行程中,政治因素得的影响强度很大,持续时间很长,建国初期,为了找回已经失去的东西,兴起了热衷追求民族形式的追求。主流建筑推崇“中国固有形式”、“民族形式”,多数都为跟风之作,当时的北京十大建筑也屡被“山寨”。

(二)当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出现了迅猛的发展,西方现代建筑各种流派、风格、主义蜂拥而至。开发商为了获取最大利益、政府部门为了创造政绩,建筑设计进入了快餐式发展,建筑均以商业利益为出发点,让建筑师还来不及消化与再创造,只能套用照搬西方的某些建筑形式与符号,满足权利机构对西方古典建筑宏伟磅礴气势的向往,对其进行粗制滥造的仿造,出现了一大批没有营养的“山寨”创作。

1.对西方建筑的“山寨”。

国会大厦是一座三层的平顶建筑,其中央是一座高高耸立的圆顶,也分三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中间那个巨大的三层圆形穹顶,具有极高的出镜率。新闻媒体对中国地方政府建造“中国山寨白宫”“中国山寨美国国会大厦”的报道层出不穷,“山寨白宫”其实是老百姓的一种误传,把美国国会大厦误认为是美国白宫,美国白宫本身的白色三层平顶建筑,相对低调,并没有引起中国地方政府的山寨兴趣,而美国国会大厦仍以他巍峨挺拔的建筑风格受到了各地方政府的一致追捧,成为行政建筑最受欢迎的模仿的原型。

而“美国国会大厦”一次次的作为政府办公大楼出现在中国地界上的时候,它们借鉴了国会大厦的形式和比例,但是其粗糙的结构形式和比例都经不起仔细推敲,而且不顾地域环境,与周围环境很不协调,这也注定了它们只能是“山寨版”的劣质建筑。列举安徽阜阳市颖泉区政府大楼、江西省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综合楼、成都市武侯区检查院、北京吉利大学教学楼、南京市雨花台区政府大楼、华西村山寨美国国会大厦等为例。乍一看,给人一种以假乱真的感觉,但“美国国会大厦”上挂上了中国国徽,少了点庄重的气势,更多的是不合时宜的尴尬。

2.对国内知名建筑的“山寨”

一是天安门,比如宁夏银川市南门楼山西临汾尧都区尧庙广场、重庆忠县黄金镇办公楼群、华西村“山寨天安门”。天安门作为首都的大门,这样一座颇具政治意味的建筑早已在全国遍地开花,包括山西临汾、宁夏银川、重庆忠县等,就在北京当地,通州也有个山寨版小天安门。

二是奥运场馆(鸟巢、水立方),14年前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大放异彩,各奥运场馆成为最受欢迎的山寨对象,华夏大地处处都能看到鸟巢、水立方的身影,他们有的仍然担当着体育场馆的功能,有的则换成了商场、餐馆、文化宫等别的建筑功能。如果说杭州双溪景区乡村运动赛场上农民用竹子按20:1的比例手工编制的山寨“竹鸟巢”用于一种民间临时建筑无伤大雅,还闪烁着积极的民间智慧。那么那些耗费巨资,地方新建的“山寨鸟巢”“山寨水立方”实在是不值得提倡,既不爽心悦目,又不尊重创新与知识产权的保护。

三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12年前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使得各世博场馆又成为了争相被抄袭的对象。对中国馆的山寨最先引发人关注的便是被曝光的江苏省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阜宁县斥巨资建造了一座山寨中国馆。它是一个高约24米、由4根大混凝土立柱支撑着边长为50米的四方平台的巨大雕塑,被称为“东方山寨之冠”,光优质石材就用了600吨之多,当地政府这种单纯为了提高地方影响力,无实际民生意义、劳命伤财的形象工程,百姓也是怨声载道。而对中国馆的山寨远不只此,大到几层楼高的大尺度建筑,小到乡镇新农村建设所建的“中国馆”小凉亭,各地衍生出了不少山寨中国馆建筑。这些山寨作品在结构、外形和颜色等方面虽然与中国馆类似,但造型结构粗糙,且多被沦为无实际功能的“花架子”。其实,这些“面子工程”并不能达到地方政府所希望的功效,这种不顾民生冷暖的行为相反更加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六、当代中国山寨建筑的手法与分类

建筑的山寨也分为很多种不同的手法,有依葫芦画瓢般的直接克隆,也有对建筑原型某一材料、部件或者空间的模仿,或者将这些元素任意的拼接。

(一)整体的照搬

山寨版“天安门”校门。因为长沙医学院山寨版“天安门”校门 ,网友戏称为皇家医学院。长沙医学院(Changsha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整体的照搬是彻底的拿来主义的做法,也是山寨建筑最受大众非议的一种类型。而且它也只是抄袭外部大致形象,并不做到仿造全部细节,也不理会内部功能与空间。它们往往是原型的降阶版,细节粗糙,质量也比较低劣,例如原型是昂贵敦厚的石材,山寨版则变成仿石材的贴面材料;原型有着精致柱头装饰的经典柱式,山寨版则变成不讲究比例、雕刻细节的粗糙立柱。以华西村山寨的扬州五亭桥为例,虽然是照搬,但经不起考究的材质与细节使它的山寨感十足。

(二)局部仿造与抄袭

局部抄袭是指对建筑原型的某一典型局部进行复制,然后在此基础上随意进行创造,这样的山寨手法稍显隐晦,还不至于引起人们过度的反感,但是那些眼熟的经典局部还是能看一眼就让人联想到抄袭的原型。但是运用这些经典的局部拼凑进入建筑中,这样的手法并不高明,容易造成不伦不类的效果。拿江苏阜阳的山寨版悉尼歌剧院为例,它是集餐饮、休闲于一体的饭店建筑,总建筑面积420平方米,其真实名字为“天鹅港湾”。屋顶模仿悉尼歌剧院的形式,但是效果相差千里,基本没有艺术造诣而言

(三)山寨建筑与微缩景观、人造景观的不同

人造景观:它是世界旅游行业共同采用的一种景观产品模式,具有非自然、跨时空、微缩、密集等性质,由于其跨时空的重现了异地景观,并且由人工重塑而成,也被称为“再现景观”。人造景观并不局限于微缩二字,可以是等比例的景观再现,甚至放大比例的建造。

微缩景观:微缩景观一般按原景观的一定比例的缩小,是“人造景观”的一种,这些被戏称为“小人国”的微缩景观公园遍布世界各地。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中外城市以“微缩景观”、“人造景观”为依托,新建了大批主题性公园。美国迪斯尼公司于1955年建造的第一座迪斯尼乐园,开创了兴建主题公园的先河,东京、香港等地迪斯尼乐园的兴建,大大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从此掀起了主题公园景区的兴建热潮,国外有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小欧洲”、日本本州岛的“俄国城”;国内有深圳的“世界之窗”、北京的“世界公园”、成都的“巴蜀古迹微缩景区”以及一些旅游景区打着复原的名义兴建的“三国城”“红楼大观园”“宋城”等。

由于这些人造景观、微缩景观是对已有景观的不同比例的重建或再现,或者对某一主题建筑重复建筑,如迪斯尼乐园的天鹅城堡在不同地域的迪斯尼乐园都有建造,似乎与山寨建筑的手法相似。特别是一些复古建筑,例如天津古文化街、北京琉璃场文化街等一类原地复原的旅游景点,也受人诟病,被戏称为“假古董”,它们的存在的合理性也一直是人们争议的对象。

但是它们与山寨建筑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人造景观、微缩景观的建造是出于一种游乐性以及游览性,建筑在特定的场地,用于参观及游览,并不是出于实际使用功能考虑的建筑作品。而“山寨”建筑则坐落于城市不同公共空间中,作为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真正的降低了城市的建筑品质。很多山寨形式更用于政府行政这些严肃的建筑中,并非出于娱乐性的考虑,用西方传统形式去装点中国政府性质建筑,这种“严肃”的山寨建筑更具有讽刺的意味,更应该引起人的重视。

七、中国盛行山寨建筑的原因

一个国家的创新,特别是文化科技的创新,光凭借模仿是没有希望的,创新并没有捷径,需要靠一个民族自身的艰苦努力的钻研与积累。为什么我们国家会出现大量的山寨建筑呢?今天就来对中国“山寨”风盛行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探讨。

(一)民族文化根基

权力扩张的象征。这种情况表现为模仿美国国会大厦、白宫和天安门广场的政府大楼。不难发现,大多数愿意建造这种假办公楼的人都是乡镇或区级政府。虽然水位很低,但天高皇帝远。我的地盘我做主。政府大楼应该有衙门的风格。必须。

跟我们国家大的文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中庸”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精髓所在,中国古代的重要精神之一,也渗透入当今中国民众的思维与习惯当中。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中庸”“中和”的精神,也包含了一些消极的因素,而传统文化缺乏创新还不仅是中庸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就是重复经典、复述经典,给经典不断加以注解。孔子日“述而不作”,古训有“木秀于林、风必催之”,亦有谚语“枪打出头鸟”等等这种封建思想经过几千年的代代相传,形成了中华民族求稳趋同、不敢于冒险求异的心理。

从古代八股文的科举制度,到现如今“死读书”、创新不够复制有余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国的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便是听话与服从,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家里听家长的话,长大了听单位领导的话,服从成了中国人的性格特点,缺乏创造的内在冲动,也缺乏大胆质疑的批判精神。特别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样的传统理念甚至使传统技术都不断的失传,更别谈创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能也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这种过分强调适中与调和,创新力的匮乏反映到中国古代的建筑思想上,负面影响便是风格的同一性。反映在中国现代建筑上,就是建筑模仿和抄袭现象的普遍。

(二)职权部门的干预

建筑于城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能代表城市的地标,优秀的地标性建筑能很好的提升城市形象,还可以带动旅游与商贸的发展。如悉尼的歌剧院、巴黎的卢浮宫、埃及的金字塔、纽约的帝国大厦,这些建筑都成为城市最靓丽的名片,城市通过这些经典建筑收获了巨大的美誉,令世界人民向往。在中国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地方知名度,快速提升政绩与地方形象,领导热衷于国内外各地考察,把各种经典的建筑照搬回来,热衷于“仿经典”、克隆世界级“山寨建筑”。

但是这些“搬过来”的“山寨建筑”,有如天外来客,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都十分不匹配,给人皆是抄袭的质疑,只是对经典的“无力效颦”,沦落为不伦不类的低劣建筑。这些与当地文化无直接联系的“形象工程”不能得到实际的经济回报和社会效益,而且也并不能达到提升地方形象的效果,反而有损城市原本的气质。而且其实不乏一些经济欠发达县市,不考虑投入产出比,给当地政府与民众带来了只是沉重的经济负担。

一个地方的魅力灵魂是开拓创新,而不是机械的模仿,反映在建筑上更是如此,一个没有独特建筑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地标建筑应该是城市自身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标志,不是能刻意追求所得,应该在传承历史脉络的前提下,融合城市环境、教育、文化等各元素,创作出专属于这个城市的建筑作品。而民众是城市的主人,城市的重要建筑应该征询当地居民的意见,倾听人民的发声。希望决策者听到民众的声音,真诚的希望决策者能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包容建筑师们各种勇于创新、精彩纷呈的建筑创作。

(三)开发商利益的驱使

在国内的房产项目中,“山寨"精神随处可见,欧陆风情、荷兰小镇、格林小镇、卡夫卡公社等等这些,光看项目案名就透露了浓郁的山寨气息,这与开发商迎合市场对欧洲风情不太正面的偏好,提高销售价值有着直接关联。现如今中国处于一个速食的时代,过分推崇速度与效率,这也让社会变得毛躁与虚浮。

在建筑行业这种速食的现象非常普遍,城市建设周期十分之短,开发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留给设计师们创作的时间就被压缩的很有限,甚至开发商经常指定某个已有建筑让设计师“照葫芦画瓢”,因此往往设计师只能被动的拿来已有的建筑造型甚至已有的效果图、图纸,进行不断的重复设计。这同样是建筑师的一种无奈,这些“山寨”建筑不但不能给建筑师带来荣誉,留给建筑师的只能是尴尬和耻辱。

八、山寨建筑给我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教训与启示

(一)“山寨”创作对建筑发展的影响

由于这些城市建设中“山寨”现象的普遍,建筑创作手法的单一无特色,导致城市景观雷同。当今,无论走在中国的哪个城市,很少能看见具有当地风格特色的建筑,看到的都是一样的高楼大厦和商业街,一样的玻璃幕墙、马赛克,一样的欧风、港式等古不古、今不今、中不中、洋不洋,毫无特色与个性。这些风格相似、布局雷同的城市街区、城市建筑常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使得人们对自己的城市逐渐丢失亲切感,留下的仅仅是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中国城市。

总之,建筑反映着时代与文化,这种“山寨”建筑的出现是一种时代的退步,民族创造力匮乏的体现,对城市乃至国家形象产生很负面的影响。对于民族文化认同感教育与民族创兴性教育是一种反面教材,同时局限了建筑师的创作思路,对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是很不利的因素。

(二)启示—从模仿到创新的蜕变

1.尊重历史与传统

中国进入全球经济体系后,外来文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在这种强烈的西方建筑风潮袭击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根基慢慢的丢失。但是民族与地域文化的继承是中华民族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任何建筑设计作品如果脱离了它所处的社会与时代,没有文化地域与时代气息的建筑作品,那只能是一个庸俗的、不为人所记忆的作品。

华西村山寨建筑有80多处,华西金塔是它的标志性建筑,七级十七层,高98米。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独特的仿制建筑华西村,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华西村博物馆,按1:1复制了故宫太和殿、乾清宫、东华门,并融合角楼、红墙等元素。

对于历史文化的继承,“因袭复古”“亭台楼阁大屋顶”这样的仅仅表面化的运用传统的艺术形式与传统符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而应该是从精神的角度对历史传统内涵进行深入分析与理解,进行提炼与融会,再使用建筑的语言表现在创作作品中,使建筑作品蕴含独特的文化内涵与人文意境。中华民族的文化灵魂也能通过独有的建筑语言得到传承。

同时对我们的传统文化遗产与城市独特风貌的保护与传承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个城市是否另人尊敬、让人神往,关键在于这个城市是否有让人徜徉其中、流连忘返的古建筑文明。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正因为对建筑遗产的精心保护与科学管理,使它们成为闻名遐迩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老城区永远是一个城市最具魅力、最具人情味、最让人动容的地方,对于老城、老屋、老街这些承载历史记忆的建筑符号不该因为城市的扩张而一味的推倒与重建。在这个世界生活方式趋同化的时代,如何在建筑创作中保持自身国家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特色是全世界共同的课题,在这方面,中外建筑师也做了很多尝试,但是这种探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充满艰难,中国特色的建筑现代化之路还非常漫长,需要当今建筑师的共同努力。

先是山寨手机粉墨登场,继而山寨电脑、山寨服装、山寨春晚、山寨官员、山寨电影、山寨天安门、山寨大学……形形色色的山寨之风像金融危机一样在中国的市场上刮得人心不安。近日,王冉在博客《山寨文化泛滥是一件丢人的事》中说。

2.根植于环境、回归于环境

建筑可以被复制,甚至复制得一模一样,但是就算是模仿的分毫不差,有一样也是不能山寨的,那就是当地的风土人情。建筑一旦脱离了它的环境就如同植物脱离了土壤,不再有生命与活力。所以说真正的自然之美是复制不来的,真切的存在感是克隆不来的。

建筑的意义并不仅是作为建筑师的作品而存在,而是人生存与成长的空间,它是人生存环境的一种记录与节点。当人们走进一座建筑,如果能感觉到这座建筑为自己而存在,建筑的价值也就体现了出来。这便要求建筑创作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紧密关系,重视城市的街道肌理、城市环境的保存与更新,强调建筑的融合并存,注重与当地民众社会生活之间的交流。致力于在建筑中反映传统与地方特色的著名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曾说“建筑不应该脱离自然和人类本身,而是应该遵从于人类的发展,这样会使自然与人类更加接近”。

场地设计也正是建筑设计的最初步骤,也是极其重要的步骤,不同的地理位置与地块形状,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环境景观注定造就了不同的建筑,建筑只有根植于环境,从场地本身出发,适应了其所在的特殊街道或自然环境,才能体现它特殊的使用和审美要求,创造出有生命力的作品。

3.合理的借鉴

在建筑创作中反对仿造抄袭,但并不能因此而拒绝对西方发达国家在建筑创作中长期积累的经验进行借鉴。我国建筑水平与西方国家无论从质量、规模、技术到创作思想都还存在很大差距,我们需要面对现实、要像西方国家进行学习和借鉴。而且模仿借鉴是创新的前提,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没有模仿的过程,独创几乎难以实现。模仿是建筑师的必然选择,但是这种模仿决不会是简单而容易的技术模仿,它需要建筑师的抉择与扬弃,建筑师们在对原型模仿的过程中,用心去感受与体会,产生的理解与感悟才可能会激发建筑师潜在的创作灵感。

巴黎曾经也借鉴模仿了许多经典建筑,甚至从古希腊、古罗马硬夺了一些古董建筑(如协和广场中央矗立的古埃及方尖碑)放置在城市当中,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它成为新的世界城市经典与楷模。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就要求模仿是沉着而具有辨别性的,在此基础上创造出高品质建筑。

于中国来说,如果对西方的建筑文化,细细研究与品味,并参照自身的情况,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那么肯定可以在借鉴的基础上发展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一味的抗拒或者麻木的实践城市决策者的意图均是不可取的,只要我们沉着的、具有辨别性的吸取全世界建筑文明的精华,在模仿的过程中加入设计师创造性的努力,便是积极的促进建筑繁荣的行为。当然这个过程充满挑战,这需要建筑师相当水准的专业眼光与经验水平,在这过程中积蓄能力与经验,在借鉴中孕育创新,定能创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建筑新经典。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

邮箱:ilanse@126.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