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迪奥克绿植花卉 > 绿植百科 > 园艺

白芨种子繁殖土方法,土办法让白芨种子发芽

白芨果实种子形态特征及直播技术

白芨种子繁殖土方法

白芨( Bletilla striata )隶属于兰科白芨属,又名白及、连及草、紫兰(根)等,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药用历史 。《神农本草经》记载白芨“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白芨主要以其假鳞茎入药,在我国中药材市场上主要以切片状或整个块状假鳞茎的干货形式出售,主要含有甘露聚糖、淀粉、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止血收敛、消肿生肌之功效。主治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近年研究发现,白芨假鳞茎中含大量水溶性多糖,其化学成分是葡甘聚糖,是白芨胶的主要功能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芨多糖胶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结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受损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修复填充破损组织,还具有减少刺激、保护皮肤、延缓衰老等功能,是安全性较高的医药原料、性能卓越的药用辅料和有相当发展前景的生物医学材料,经济价值不容忽视。此外,白芨花姿美丽,花色娇艳,宜作切花、盆花或植于花坛、花境中;国外也栽培在半阴的岩石园中,还可在疏林下成片成丛种植,是一种很好的耐阴多年生观赏草花 。

白芨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材之一,是兼有药用价值、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兰科植物,在我国秦岭以南各省区均可露地栽培,逐渐成为地生兰类经济价值较高、应用前景较大的类群之一。然而,白芨果实成熟后胚发育不全且无胚乳,自然条件下难以成苗。加之近年来中药材和工业应用需求逐年增加,滥采乱挖导致白芨野生资源急剧下降乃至濒临枯竭,亟须对白芨进行规模化人工繁殖与栽培,以期满足市场对白芨资源的需求,并降低白芨野生资源的致濒压力。白芨种子大田直播繁殖栽培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白芨种子实生苗,有效满足市场上的种苗需求。如能进一步加强白芨种苗的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建立高起点、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推行区域化的生产方式,推动白芨种植的产业化发展,不仅可以为我国白芨的药物产品提供稳定、充足的原料供给,也会提高白芨在我国花卉产业及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程度 。

1 果实及种子形态特征

白芨于 5 — 6 月开花,蒴果在 8 — 10 月逐渐成熟。成熟蒴果呈长圆状纺锤形,直立,黄棕色,常具 6 棱,平均长( 3.85±0.30 ) cm ,平均粗( 0.73±0.12 ) cm ,内含数目极多的白色粉末状种子。白芨的种子非常细小,在显微镜下多呈纺锤形,长( 1.20±0.15 ) mm ,宽( 0.38±0.05 ) mm 。白芨种子的结构十分简单,由一层透明的种皮和 1 个种胚组成,无胚乳。在自然状态下,种胚通常位于种子的中间部位,呈淡黄色,多呈椭球形,长( 0.47±0.04 ) mm ,宽( 0.22±0.03 ) mm ,外形没有形态或结构上的分化。少数种子还可看到残留的胚柄痕迹。极少数种子在种皮内可以观察到具有 2 个或多个种胚的异常现象。

白芨生长的石头均是砂岩类,这样白芨才能吸收到毛管水、从而牢牢地吸在上面。 3、白芨种植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切块茎繁殖较易。3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用刀横切小块,每块带2~3个芽,伤口沾草木灰后栽种。用。

2 种子直播技术

目前,白芨人工繁育的常规方法大多以分株繁殖为主,即将假鳞茎分割成小块种植,在春季或秋季均可进行。但是,此方法需要大量母株,繁殖率较低,成本较高,且长期的无性繁殖易导致种性退化,无法适应白芨规模化繁殖的生产要求。白芨是地生兰类植物中种子最容易生根、萌发的物种之一。果实成熟后,白芨种子细小且量大, 3~4 cm 大的果荚内有种子 2 万 ~3 万粒 。因此,采取种子直播技术,可一次性获取大量的白芨种苗,迅速满足市场需求。

2.1 果实采收、贮藏与自然开裂

每年 9 — 10 月,选取外观正常饱满、无病斑且尚未开裂、色泽淡黄绿色的白芨蒴果,用枝剪小心地剪取。剪取白芨蒴果最好于晴天或多云天气进行,如在雨天或雾天进行,则须用滤纸吸去蒴果表面多余的水分,并在室内晾干。将剪下的蒴果,置于内表面光滑的钢制带盖铁盒中,置于室温且相对干燥的环境中封闭储藏。蒴果一旦受潮霉变,种子就会受到病菌侵染而致使其生活力大幅降低,乃至丧失发芽能力。每隔 3 d ,土办法让白芨种子发芽,打开铁盒,检查白芨蒴果自然开裂情况。检查过程中,切忌环境有风,以免种子被吹散。待铁盒内 85% 的蒴果已经开裂,便可准备播种 。

2.2 苗床建立

白芨种子繁殖土方法

2.3 种子直播

白芨可以播种繁殖,不过白芨的种子没有胚乳,自然播种的成活率较低。给白芨育苗,需要进行组织培养,通过人工无菌播种可以得到大量的白芨幼苗。在春季期间,可以将培育的白芨幼苗移栽在疏松透气的土地里,进行养护和管理。白芨若可。

白芨种子繁殖土方法

2.4 播种后田间管理

2.5 幼苗移栽

当幼苗生长到 5~8 cm 高时,便可移栽至炼苗棚中进行驯化、炼苗。前期注意弱光保湿,一般覆盖遮阳网保持弱光,并覆盖薄膜保湿。移栽 15 d 后,白芨幼苗就能生长正常,移栽 30 d 左右即可定植。待当年秋季,白芨幼苗地上部分凋萎后,挖出平均粗约 1.50 cm 的白芨假鳞茎,次年春季便可移栽至大田中。

在播种后采用潮汐式灌溉的方法进行灌溉,让底盘的下面浸水,每晚一次,每次一小时,保持棚内的温度在15-25°C,湿度在70-90%,一周后种子变绿,一个月后即可见芽;三个月后形成具有2至3片叶的小苗。

基金项目 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 2016SF-402 );国家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专项资助项目(财社〔 2017 〕 66 号);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专项资助项目( 2016KTCL03-15 )。

2、白芨常用分株繁殖。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掘起老株,分割假鳞茎进行分植,每株可分3-5株,每株须带顶芽。3、白芨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及园林价值。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花有紫红、白、蓝、黄和粉。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

邮箱:ilanse@126.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